浅谈我认知的中医
中医的哲学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和临床诊断中的辨证论治。
中医的理论源头是易经,所以有“医易同源”之说。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方法。
阴阳有对立性、互根性、相互转化性、统一性等特点;五行(木、火、土、金、水)有相生相克的正常关系,还有相乘相侮的异常关系,中医由此提出了“阴阳失衡”的总的疾病关系,提出了“母病及子”、“子盗母病”等的更具体的辨证关系。
我在近三十年的中医历程中,还发现了或者引申了阴阳、五行的社会学属性,一家之言,就不展开了。
一茁堂谈“肌肉”篇之一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一茁堂带领大家认识自己的“肌肉”,认出一个健康的自己:
当今社会,因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肌肉问题,特别是肌肉萎缩,就成了困扰大家健康的问题。我们将通过肌肉萎缩的基本原理、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怎样诊断肌肉萎缩和怎样防止肌肉萎缩四个方面来讲解,今天先来了解第一个内容:
一、肌肉萎缩的基本原理
1认识肌肉:肌肉是由千千万万条小肌纤维组成,并通过肌腱和骨胳相连,肌纤维内部含有肌原纤维,负责肌肉的收缩。肌肉主要有a支撑身体结构,b实现身体运动,c维持体位,d产生热量的功能。
一茁堂谈“肌肉”篇之二
二、肌肉萎缩的生理过程:
1.肌纤维体积减少:通常是由于肌肉不活动、神经刺激不足、营养不良或疾病造成的。
2.代谢失衡:在肌肉不使用的情况下,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肌肉质量减少。
3.神经控制的改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减弱或中断,也会导致肌肉的萎缩。
小结:对大多数人来说,锻炼不足和因肥胖或别的原因而节食是肌肉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疾病导致的肌肉萎缩在人群中的占比是少数。
“一茁堂”谈“肌肉”篇之三
三、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
1.神经系统的疾病:
1)多发性硬化症: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纤维传导受损,就好比接收不到信号也传不出信号一样。
2)脊髓损伤:导致从脊髓到肌肉的神经传导中断,好比可接受信号但传不出信号。
3)周围神经疾病:导致肌肉收到的神经信号减少,好比虽可传出信号但接收信号受损。
2.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1)糖尿病:身体长期高糖水平,致使神经和血管受损。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影响肌肉的代谢和生长。
3.肌肉疾病:
1) 肌肉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和能量,使肌肉的生长和维持受阻;缺乏特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使肌肉的代谢和功能受阻。
2) 肌肉炎症:炎症可导致肌细胞受损。
4.物理因素:
1)缺乏锻炼
2)长期卧床。
“一茁堂”谈“肌肉”篇之四
四、肌肉萎缩的诊断:
1.临床症状和体征
1) 肌肉体积减少
2) 肌力减退
3) 运动功能受限
2.实验室检测
1) 血检:肌萎可致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
2) 尿检:肌萎可致尿液中肌红蛋白增加
3) 影像学检查
1) 磁共振:可清晰显示肌萎的范围
2) CT:可评估肌萎的程度
3)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评估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情况和肌肉本身的健康状况。
4) 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可帮助确定肌萎是否与神经损伤有关。
“一茁堂”谈“肌肉”篇之五
以上谈了肌肉,今天不得不谈肌肉的两端——肌腱,是肌腱才能够让肌肉附着在骨胳上,进而发挥肌肉的作用。
肌腱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成条索状或扇面状,没有主动收缩性。肌腱里成束的同向的结缔组织纤维之间又有横向的结缔组织纤维联系,这种结构决定了肌腱应力时是整体应力。
肌腱的营养主要来自肌肉和骨胳的未端血管供应,自身没有血管分布,所以肌健自身营养状况差。而在人们的工作和运动中肌腱应力又最大,致肌腱“易损”而又难“自愈”,所以容易给人造成长久的伤害。
筋膜学的诞生和发展,又对肌健、韧带和筋膜有了更前沿的认识,不仅仅起链接、支撑的作用这样简单,有机会细聊。
中医认识“痛”症:
中医认为“痛”症原因有三:1不通(堵了);2不松(紧了);3不荣(气血不足了)。而三者如环无端,互为因果。
中医推拿治疗痛症从“不松”入手,做到治疗部位要“全”(治疗部位要全覆盖)、“满”(每一块肌肉都要做到它的两端)、“透”(浅中深层肌肉都得做到)。
正确认识治疗性推拿带来的“痛”感。只因为有问题才会痛,把紧张的肌肉韧带松下来而用力才会痛。
推拿的目标:使身体达到“筋柔骨正”“中正安舒”。
“一茁堂”再讲“痛”症
现代医学认为软组织(肌肉韧带)的“痛”主要由暴力性损伤和应力性(静态的力)损伤,而应力性损伤对人们来说更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对这种原因往往视而不见。
某一部位持久应力就会导至这一部位肌张力增高继而对毛细血管产生挤压造成血运不畅或不通,同时机体也会调集其他部位的钙质向应力高的部位聚集来增加强度。
所以,这一部位应力久之就会纤维化进而钙化,病灶由此而生。此病灶可致运动不畅,疼痛,压迫周围神经(干性压迫)而产生放射性麻痛。
治疗方法:降低肌张力,改善微循环,可用针刺、按摩、中药热敷等诸多方法,对此西药止痛只是阻断痛的神经传导,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病灶。
锻炼方法:主要是伸筋,同时改善持久应力的生活工作状态。
“一茁堂”谈常见多发病之六
腰痛
腰痛,也是在人群中常见多发病之一,和颈椎病一样,都成为生活方式病了。
腰痛,也是症状的描述,不是病名,有很病可以导致腰痛,比如:肾病、妇科病等牵延所致腰痛;腰椎骨折、结核、肿瘤所致腰痛,这些不常见,但作为医生在临床上应诊不能忽视!
常见的腰痛病因有:1、腰肌肉急慢性损伤,2、腰椎间盘压迫脊神经,3、腰椎小关节错位,4、腰椎韧带(比如棘间韧带)性损伤,5、马尾神经损伤等
所有的腰痛,都要及早诊断出原因,以免误判!!
“一茁堂”谈锻炼之一
中医讲“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作为专业人士怎样成为“上工”咱不讲,作为大众来说怎样“未病”,咱好好的从我个人的认知中讲一讲,有不同观点咱大家可以展开讨论,道理越论越明嘛。
要想“未病”,必定锻炼。对于“锻炼”好多人认识不一定准确,做法不一定到位,效果不一定理想,所以我会系列的从锻炼的概念、和运动及劳动的区别、内容、方法、目的等多方面系统向大家做汇报。
今天,在锻炼上先向大家提如下三点要求:
1.明理:明白锻炼的道理。
2.懂法:懂得并掌握锻炼的具体方法。
3.傻炼:傻傻的坚持炼下去,久久为功。
“一茁堂”“脊柱相关疾病”分享之一
近期甚忙,今稍有空闲,继续给大家分享医学常识,也是我一直想下功夫分享的。
脊柱相关疾病,顾名思义,是与脊柱相关的发生的疾病,是在现代医学精细解剖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的。
之前我曾在群里分享过“脊柱”的解剖结构系列,分骨骼篇、肌肉篇、神经篇等。大家对脊柱有了一定的结构认识、再简单回顾一下:
脊柱是由颈段7块、胸段12块、腰段5块、骶段1块(成人)、尾骨1块(成人)等椎骨组成;它们的连接靠关节突关节也叫“假关节”,所以先天就不稳定;支配躯干四肢的31对脊神经就是由脊柱里发出来的,脊神经分运动神经支配肢体运动,植物神经支配脏器等。
所以重点来了:脊神经受损不但可以使腰疼,胳膊腿疼,更重要、危害更大的是——能危及脏器而引发内科等一系列疾病而“不自知、不重视”。
“一茁堂”“脊椎相关疾病”分享之二
今天举一例分享“脊椎相关疾病”——脊源性心脏病
一提心脏病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心脏本身重要嘛,表现有心慌、胸闷、心律失常等表现。一通检查下来:心肌没问题、心血管没问题、瓣膜也没问题,但就是经常有症状。
这时一定要检查脊柱:胸椎3/4/5段有没有错位?颈椎上段有没有变直和错位?環枕筋膜处有无结节和压痛?
因为这个区域是支配心脏的神经发出来的部位,往往把这里调理好了,心脏病的症状瞬间消失了。
展开讲,可以把所有内科病病因分为两大类:器官自身出问题(器质性)和神经支配出问题(功能性)。当功能性紊乱久了,就也可转化成器质性病变了。
所以一定要重视“脊柱”的健康,这也是我诊所“一茁堂”名字的由来:竖起来的脊椎像个“1”字,我希望每人的“1”字都茁壮、健康。
“一茁堂”“脊柱相关疾病”分享之一
近期甚忙,今稍有空闲,继续给大家分享医学常识,也是我一直想下功夫分享的。
脊柱相关疾病,顾名思义,是与脊柱相关的发生的疾病,是在现代医学精细解剖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的。
之前我曾在群里分享过“脊柱”的解剖结构系列。分骨骼篇、肌肉篇、神经篇等。大家对脊柱有了一定的结构认识、再简单回顾一下:
脊柱是由颈段7块、胸段12块、腰段5块、骶段1块(成人)、尾骨1块(成人)等椎骨组成;它们的连接靠关节突关节也叫“假关节”,所以先天就不稳定;支配躯干四肢的31对脊神经就是由脊柱里发出来的,脊神经分运动神经支配肢体运动,植物神经支配脏器等。
所以重点来了:脊神经受损不但可以使腰疼,胳膊腿疼,更重要、危害更大的是——能危及脏器而引发内科等一系列疾病而“不自知、不重视”。
“一茁堂”“ 脊椎相关疾病”分享之二
今天举一例分享“脊椎相关疾病”——脊源性心脏病
一提心脏病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心脏本身重要嘛,表现有心慌、胸闷、心律失常等表现。一通检查下来:心肌没问题、心血管没问题、瓣膜也没问题,但就是经常有症状。
这时一定要检查脊柱:胸椎3/4/5段有没有错位?颈椎上段有没有变直和错位?環枕筋膜处有无结节和压痛?
因为这个区域是支配心脏的神经发出来的部位。往往把这里调理好了,心脏病的症状瞬间消失了。
展开讲,可以把所有内科病病因分为两大类:器官自身出问题(器质性)和神经支配出问题(功能性)。当功能性紊乱久了,就也可转化成器质性病变了。
所以一定要重视“脊柱”的健康,这也是我诊所“一茁堂”名字的由来:竖起来的脊椎像个“1”字,我希望每人的“1”字都茁壮、健康。
“一茁堂”谈锻炼之二
概念:
锻炼是指通过肢体、呼吸、情志进行有针对性的或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以增强身体机能或弥补身体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机能耗失,从而使身体保持健康和提高身体恢复健康能力的方式。
解读:
1.锻炼内容包括:a.躯体锻炼; b.呼吸锻炼; c.情志锻炼;
2.锻炼形式分:a主动锻炼; b被动锻炼;
3.锻炼的三个定语:a. 生命全时段(都需锻炼); b. 身体全方位(都需锻炼); c. 底线锻炼(锻炼没有最高位,但有必须满是生命需求的最低线)线。
“一茁堂”谈锻炼之四
锻炼,从字面上看“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所以想做好锻炼不容易,需要千锤百炼,持之以恒。
健康是一生的需求,那锻炼就是要用一生的时长来做的事。在快节奏的当下,针对需要工作的生命时段,怎样把锻炼完美融合到生活中呢?建议如下:
1.建立强烈的锻炼意识,锻炼的重要性和饮食一样,是身体的必须。
2.善于利用好零碎的空闲时间,比如驾车等红灯的十几、几十秒就可动下肩,闲看手机时就可拉伸下腿。
3.掌握的锻炼方法要
a.徒手化,尽量不借助器械;
b.多样化,可动到全身;
c.简单化,一看就会不复杂;
“一茁堂”谈锻炼之三
锻炼的内容:
1.躯体锻炼:a. 让每块肌肉的中间的肌腹增大(力量锻炼);让每块肌肉两端的肌腱柔韧性增强(拉伸锻炼)。b. 让身体的每个关节的位置正确。全身关节从关节结构上分类可分为真关节(不容易脱位)和假关节(所有脊椎关节都是假关节,最容易紊乱错位)。
从而让身体达到筋柔骨正,中正安舒的状态。
2.呼吸的锻炼:a. 通过腹式和逆腹式呼吸的锻炼可以使呼吸深长,从而使血氧饱和度提高,进而提升代谢能力;b. 腹式和逆腹式呼吸可使膈肌最大限度的上下活动,进而增强腔体锻炼,锻炼到胸腹腔的内脏器官。
3.情志锻炼:中医中讲致病的内因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内因又因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内因明显,有的人内因不明显?可否通过锻炼来改善七情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通过自己阅读,特别是哲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达到目的。我在国内讲过“阴阳五行”的社会属性,都是可使自己的情志得到锻炼的。
总之,锻炼是全方位的,使之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积极乐观。
“一茁堂”谈锻炼之五
锻炼和运动的区别:
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大家混淆不清,我试着来区分一下
1. 锻炼对身体而言是 “养” ,运动是 “用”;
2. 运动的方式可以用 “喜欢” “热爱” 去选择;而锻炼的有些方法不管您喜欢不喜欢,都得去做;
3. 运动是展现您锻炼成果的方法;
4. 您可以不去运动,但不能不锻炼;
5. 运动是运动员的职业,锻炼是每个人的生活必备;
总之,身体要“炼”、要“锻”,使之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
“一茁堂”谈锻炼之六
谈淡锻炼的心境:
- 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养”身体。现在好多身体的损伤都是积累性的应力性的慢性损伤,恢复要遵循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下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做“亡羊补牢”的事,但绝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
- 选好锻炼的参照物,刚开始要纵向比较,即和自已的以前比,而不能上来就横向比较:看人家年龄比我大,竟然比我还棒,我得尽快超过他。
- 制定好锻炼的进阶阶梯,特别是才开始的,一定三步走:a. 无负重阶段; b. 负重静态阶段; c. 负重动态阶段。
- 锻炼的量,以锻炼后有疲劳感而第二天这种疲劳感消失殆尽为佳。
“ 一茁堂” 谈锻炼之九
头面部的锻炼:
- 搓面梳头: 双手搓热后掌心从下颏向上搓至前发际,双手十指门前发际向后梳头后发际,如此往复至头面部发热为止。
- 上提下拉: 上提时以” 百会” 穴为点把头面部皮肤提起; 下拉时以“ 下颏尖” 为点把头面部皮肤下拉, 整个动作的表现为上提时双眉头和双提升,下拉是皱眉撅嘴。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二
脊柱的锻炼:
1. 左右旋转:坐位固定骨盆,目视前方锁定头部,至上而下整条脊柱做左右方向的45度的转动;
2. 前后蠕动:半马步位,自骨盆而上,做脊柱的波浪式活动;
3. 平板支撑:身体平行地面,双脚尖及双上肢前臂支撑地面,臀部微微隆起,百会穴向前 用意领起延伸,目视地面。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三
骨盆的锻炼:
1. 骨盆的四方摆动:两手叉腰,两脚开立与肩宽,两膝曲屈呈半蹲状,骨盆别向左,右,前,后四位最大幅度摆动。
2. 骨盆的环绕晃动:预备式同上,骨盆以脊柱为轴,作顺、逆时针的环绕活动。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四
看到“春至诵读”,给大家交流一下大脑的锻炼:
1.朗读:出声的读出一篇文章来,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从熟悉的文章读起,一段时间后找没读过的文章读,最好挑战一下古文。
2.背诵:读熟而诵;
3.放空:即排除杂念, 发呆一下。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五
呼吸的锻炼:
呼吸是生命存续的重要标志之一,增强代谢,延缓衰老,则呼吸不可不重视!
1.腹式呼吸:吸气时气先至肺底,膈肌下行,小腹部隆起,再把肺中叶、续而肺上叶直至肺尖充盈起来;呼气时小腹收起,膈肌上提,气从肺底开始收缩直至肺尖,此为一息,并要求做到外部环境空气清新,呼吸均匀细长,鼻吸鼻呼即可,初期呼吸锻炼这里不展开讲 “意” 的配合。
2.逆腹式呼吸:吸和呼的动作与腹式呼吸完全相反。余要求相同;
秋天来了,容易肺燥;冬天也不远了,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锻炼起来。
“一茁堂” 谈锻炼之十五
情志锻炼篇一
情志,即中医讲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中医致病三因说中的内因,可见中医对情志变化造成身体影响的重视。
具体讲: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惊恐伤“肾”。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是什么因素而致情志过波动而伤身呢?心系之物有之,身外之物有之,突发变故有之,日积月累有之。
而这诸多因素又怎能尽量避之不伤身呢?——–情志锻炼!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六
情志锻炼篇二
接上篇谈情志锻炼、具体的锻炼方法如下:
1. 认识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这一基本的哲学理念。
1) 阴阳,是传统文化中所有事物的两面性的高度概括,比如它的对立性,黑和白、好和坏,高和低等;它的相互转化性,白天可以转入黑夜、好事也可变成坏事;它的对立统一性,一天之内有黑天和白昼、您所经历的事情好坏掺半;还有互根性等等。
知道了这些最起码可以做到不大喜大悲等心情的过山车。
2)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传统文化中对世间万物及属性的归类,之间有 “相生、相克” 的正常关系,亦有 “相乘、相侮” 的异常关系。
了解这些,可以做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合理相处,争取”相生相克”,避免“相乘相侮”,进而让自己恬淡从容。
“一茁堂”谈锻炼之十七
情志锻炼篇三
2、阴阳五行浅析:
1)“阴阳” 的认识,等同于 “世界观” 的认识,谁的世界里都有对立的两面存在,而不是他的世界里只有阳光而我的世界里只有黑暗而那么绝对。正相的情志锻炼可以让您的阳光更灿烂,哪怕只是星星之火;这种锻炼也可让您相信:满天的乌雲过后就是阳光而且还可发现骄阳里不曾有的荫凉。
2)“五行” 则可以认知为世间的行为准则:有 “生” 、让您成长进步;有 “克” 、让您不逾矩,而“乘” 和 “侮” 则是乱的根源,也可看成还可 “提高” 的空间哟。
有人会说,道理都懂,谁能做到?先贤追求“知行合一”,那我们在“知”和“行”之间别划平行线,让它们逐渐靠拢可好?
至此,共用十七篇,以偏带全的介绍了一下主动锻炼中的躯体锻炼、呼吸锻炼,情志锻炼,以后咱们再介绍一下“被动锻炼” 。